第二代肺癌靶向藥EGFR靶向藥物阿法替尼在國內(nèi)獲批,為中國的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是勃林格殷格翰昨天宣布的消息。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新增肺癌病人約60萬,是癌癥死亡原因之首。隨著肺癌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已發(fā)現(xiàn)對于具有某種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療與化療相比會使患者獲益更多。
目前,肺癌大致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85%。對于早期肺癌患者多采用可能包括手術(shù)在內(nèi)的綜合治療方法;而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講,傳統(tǒng)上是以化療為主。
隨著肺癌精準醫(yī)療的不斷進展,醫(yī)學界發(fā)現(xiàn)肺癌有一些特殊的基因改變。針對肺癌患者基因突變的不同類型,可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
常見的肺癌基因突變類型有EGFR、ALK、KRAS等,在不同人種中基因突變類型的分布不盡相同。歐美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約為10%-15%,而在中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這一基因突變的高達50%。針對EGFR的靶向藥物可說是為中國肺癌患者度身定做。
本次在國內(nèi)獲批的阿法替尼是第二代 EGFR 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與第一代可逆的EGFR TKI不同的是,阿法替尼會不可逆地與EGFR結(jié)合,從而關(guān)閉癌細胞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生長。臨床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最好的化療方案相比,阿法替尼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可延長最常見EGFR突變類型肺癌患者生存的TKI。
據(jù)悉,該藥物在被批準用于治療EGFR突變陽性的肺癌患者的同時,還被批準用于含鉑化療期間或化療后疾病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鱗狀組織學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研究表明,與第一代EGFR TKI厄洛替尼相比,阿法替尼將癌癥進展風險和死亡風險均降低19%,并可顯著改善疾病控制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對癌癥癥狀的控制。
在中國獲批之前,阿法替尼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被批準用于治療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并在多個國家成為了EGFR靶向藥物的首選。另外,該藥物在2016年分別獲得美國FDA和歐盟批準用于治療鉑類化療時或化療后病情惡化的晚期肺鱗狀細胞癌患者。(記者 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