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論四:預防癌癥應從膳食中去掉紅肉
真相:每周不超過500克,不用擔心誘發(fā)癌癥
理由:2007年一個關于膳食與生活方式在癌癥預防中的作用的研討會上,報告稱與癌癥風險增加相關的主要因素是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吸煙和飲酒。會議發(fā)現(xiàn),紅肉的食用似乎與大腸癌弱相關,并且建議人們每周選用瘦肉不要超過3~4份。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2007年建議人們,每周食用紅肉(牛肉、羔羊肉、豬肉或山羊肉)不要超過500克,并確保肉是去掉了肥肉的精瘦肉。報告進一步建議,應該避免食用加工肉類,如火腿、熏肉、意大利臘腸、法蘭克福香腸,或者只偶爾少量食用。
因此,只要食用不過量,就不用擔心它會導致我們罹患癌癥。
鏈接:果醬燉肉更營養(yǎng)
燉牛肉加兩三個山楂,不但肉爛得快,味道還會更加鮮美。如果手頭一時沒有山楂,用果醬代替也可以,連糖也不用放了。燉出來的牛肉,不但湯汁黏稠、口感柔軟,而且鮮美可口,營養(yǎng)也更利于人體吸收。
牛腩切成杏大的塊,用油炒變色,然后連油一起投入高壓鍋,加入月桂葉、丁香、姜塊,壓25分鐘。然后把牛肉連湯取出,移入砂鍋,加黃醬、果醬、八角、桂皮繼續(xù)用小火燉半小時,直至牛肉軟爛、肉汁濃縮。
用高壓鍋先壓一下,是因為牛肉的質地較老,不易燉爛。如果加了果醬,黏度增加,更不宜長時間地燉煮。高壓半軟之后,再用普通鍋加黃醬和果醬燉,效果就會好得多。
果醬中的糖分可以調和味感,還能使色澤更加紅艷。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