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糖尿病足不只是“腳出了點小毛病”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wǎng)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喬業(yè)瓊)據(jù)中疾控微信公眾號消息,糖尿病本身雖不直接致命,但它的并發(fā)癥卻可能悄悄“偷走”健康。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嚴重、治療費用最高、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糖尿病并發(fā)癥之一。在聯(lián)合國糖尿病日,一起來了解糖尿病足,學會防護。
糖尿病足不只是“腳出了點小毛病”
糖尿病足不是簡單的皮膚問題,而是糖尿病導致足部神經(jīng)、血管病變后,引發(fā)的感染、潰瘍、壞疽(組織壞死)等嚴重問題。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所有非外傷性截肢者的50%以上!更可惜的是,很多人直到腳爛了、變黑了才去看病,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其實,前期花一點時間做好預防,比后期截肢、長期治療的痛苦和花費劃算太多。
這些人要警惕糖尿病足找上門
如果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屬于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必須格外留意雙腳:
1.患糖尿病超過10年;
2.血糖長期控制不好(比如空腹血糖經(jīng)常高于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高于11.1毫摩爾/升);
3.曾經(jīng)有過足潰瘍、受過足部外傷;
4.腳型不正常(比如大腳趾外翻、腳趾彎曲像錘子、扁平足、高弓足);
5.足部皮膚有問題(比如老繭很厚、長雞眼、皮膚干裂、腳氣反復);
6.腳感覺變差(麻木、刺痛、對冷熱疼痛不敏感,像“戴了厚手套”);
7.腳摸起來發(fā)涼、腳背脈搏變弱或摸不到;
8.已經(jīng)患有糖尿病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其他并發(fā)癥;
9.有吸煙、酗酒的習慣;
10.老年人、視力不好或獨自生活者。
糖尿病足日常防護“五大要點”
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足,關鍵是把防護融入日常,堅持做好這五件事。
一是控好血糖:從根上減少傷害
穩(wěn)定達標的血糖,是預防足部神經(jīng)、血管病變的基礎,神經(jīng)不“失靈”、血管不“堵塞”,腳才不容易出問題。
1.按醫(yī)囑用藥:按時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千萬別自行調整劑量。
2.定期查血糖: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了解血糖水平。
二是選對鞋襪:避開“傷腳”的頭號元兇
不合適的鞋襪是導致足部損傷的首要原因,選對了就能減少一半的風險。
1.選鞋子:挑柔軟、透氣、鞋內沒有硬接縫的(比如布鞋、軟皮鞋、運動鞋)。鞋頭要寬敞不擠腳,鞋底厚實有彈性,后跟穩(wěn)固。鞋子長度比最長的腳趾長1-2厘米,寬度、高度都要合適。穿鞋前一定要伸手進去摸一摸,防止鞋里有沙子、小石子、釘子等異物。
2.選襪子:穿吸汗、透氣的棉質或羊毛襪,最好選淺色的,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腳出血、滲液。襪口要寬松,別穿有緊繃橡皮筋的。運動30分鐘后就脫襪檢查,看看腳有沒有磨紅、起泡或破潰。襪子每天都要換。
三是每日查腳:最簡單也最有效的一步
每天花5分鐘查腳,能早發(fā)現(xiàn)問題、早處理,避免小傷變大病。
1.檢查時機: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查最好,睡前洗腳后查也很方便。
2.檢查部位:腳背、腳底、腳趾縫、腳后跟和指甲邊緣,不放過任何角落。
3.檢查內容:看皮膚有無破口、水皰、干裂、紅腫、潰瘍;看顏色有無發(fā)白、發(fā)紫、發(fā)黑;摸一摸有無局部過冷、過熱;看趾甲有沒有漲到肉里(嵌甲)、有沒有灰指甲;看老繭、雞眼的大小、顏色有沒有變化。
4.輔助工具:如果彎腰困難或視力不好,可以讓家人幫忙查,或用長柄鏡子照看腳底。
四是正確護腳:避開這些“坑”
1.清腳與保濕:每天用低于37℃的溫水洗腳(用手肘或溫度計測試,別憑腳的感覺—糖尿病足患者腳感覺遲鈍,容易被燙);泡5-10分鐘就好;用中性肥皂洗,別用刺激性強的沐浴露。洗完用柔軟的淺色毛巾輕輕擦干,尤其是腳趾縫(一定要擦干,不然容易滋生細菌);擦干后馬上涂保濕霜或潤膚露,防止皮膚開裂。
2.剪趾甲:洗腳后趾甲變軟時修剪最好;平著剪,不要剪太短,尤其不要剪傷兩側的角,以免形成嵌甲導致破損和感染;剪完用指甲銼將邊緣磨平滑。
3.處理老繭、雞眼:應請專業(yè)醫(yī)生或足病師處理。切勿自行用剪刀、刀片或雞眼膏處理,這極易造成皮膚破損,引發(fā)感染。
五是遠離這些“傷腳”行為
1.別盤腿坐、別蹺二郎腿(會壓到腿部血管,影響血液循環(huán))。
2.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不要光腳走路(容易被扎傷、磨傷)。
3.別用熱水袋、電熱毯、暖腳壺直接暖腳,也別靠取暖器太近(腳感覺遲鈍,容易燙傷)。想保暖就開空調調節(jié)室溫,或穿寬松的厚襪保暖。
4.別用腳直接碰治療雞眼、老繭的化學藥品(會腐蝕皮膚)。
出現(xiàn)這些情況,請立即就醫(yī)
腳出現(xiàn)以下任何一種跡象,都別抱僥幸心理,馬上找糖尿病專科醫(yī)生或足病科醫(yī)生幫助。
1.新出現(xiàn)的破口、水皰、割傷或潰瘍(哪怕很?。?。
2.腳發(fā)紅、腫脹、發(fā)熱、疼痛(可能是感染了)。
3.趾甲長到肉里(嵌甲)、灰指甲加重。
4.腳的顏色變白、變紫、變黑。
5.老繭、雞眼出血、流膿。
6.不走路、休息時也覺得腳疼或麻木、刺痛感加重。
7.腳摸起來明顯發(fā)涼,腳背脈搏摸不到。
222
